棉麻屋

棉麻屋-勾織夢想的開始

佇足坡璃門前,三坪大的小店裡,擺放著店裡女主人-龍惠媚與26個部落媽媽們共同勾織的帽子與包包,

或掛或吊的展示著。推門入內,店內的色調大多以白、灰兩色為主,取自棉線的「白」清新簡潔,

如同太平洋吹拂的海風一樣自在舒服;而亞麻線上較深顏色的「灰」,讓人有一種沉靜穩定的感覺,

再加上惠媚姐從道路旁、田野間,甚至是樹梢上,所撿拾、摘取的花草樹木,橫豎插放著讓白與灰之間更跳耀出幾分繽紛,

營造出店內的悠閒氣氛,更傳達著濃厚的自在感。

1角落005.JPG


1角落008.JPG


1角落009.JPG

1角落010.JPG

1角落011.JPG


1角落013.JPG

惠媚姐,這位來自隆昌部落的阿美族婦女,她對勾織的熱情,

是起源於原本從事心導管兼職技術員工作的緣故,在每一次開刀房工作時所使用的羊腸線會自然的被肌肉吸收,

不必拆線,因而啟發她運用大自然線材的想法。在阿美族部落裡,婦女大多擅長織布,

但身為阿美族的她卻不以「布」,改以「線」來創作,並大膽的將傳統中男人捕魚所使用的背袋針法,

加以研發改良為更快、更緊實的勾織法,讓每一個勾織包都能摸起來既平整且柔軟,且更受大眾之喜愛。

1角落015.JPG


1角落016.JPG

除了天然線材之外,就地取材的大大小小的種子,則變成包包上的配件或釦子,

舉凡銀葉板根、棋盤腳種子、銀杏、山棕等,只要在部落中就可隨地撿拾,

不用在開車往返市區採買,不只對大自然友善,收集種子的途中還會遇到很多部落的老人家,互相聊天關心,增進對部落的情感。

1角落017.JPG


1角落018.JPG


1角落020.JPG


1角落022.JPG


2作品001.JPG

2作品002.JPG

2010年4月,幾位來自台北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的老師,來到花東慢遊。正當遊覽車疾駛在台十一線公路,

穿過隆昌國小附近時,原本在車上瀏覽窗外風景的實踐大學老師謝大立忽然大叫:「調頭、調頭,趕緊調頭!」

正當我們都還摸不著任何頭緒時,遊覽車司機在謝老師的急切要求下,配合性地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迴轉。

也就是這麼戲劇性的大迴轉,讓我們認識了這間用白色漆料刷著「棉麻屋織品」幾個字的可愛小店

2作品003.JPG


2作品004.JPG

#

2作品006.JPG


2作品008.JPG


2作品009.JPG


2作品010.JPG


2作品011.JPG


2作品015.JPG


2作品017.JPG


3教室001.JPG


3教室002.JPG


3教室005.JPG


3教室006.JPG


外觀004.JPG


外觀005.JPG